Search


《不一定是世代爭鬥,而是這代精英也墜落了》

先說聲抱歉好了,我寫...

  • Share this:


《不一定是世代爭鬥,而是這代精英也墜落了》

先說聲抱歉好了,我寫這段字時候,人有點累,思緒有點放空,但又不太想某些想法隨風流走,只好零散地寫自己當刻的感覺,我想寫的是年輕人,寫得亂就不要介意,當睇一個自以為有意識流文風的瘋子胡說好了。人會累,有唔太想寫財經、政策這些硬東西,間中會想寫一些個人心底想法。

其中一種我跟年輕人不會脫節的方式,就是接受年輕人的訪問。傳統媒體會找我,找我講某類事情的睇法,他們要的是意見。我不怪人,因為他們打工,要做好手上從議題,自然就要找評論意見,雖然這類訪問很悶蛋。這些年我跩了點,推訪問的次數高了點。唯獨是年輕人找我的見面、訪問,我不會推,不論你是交功課、校刊、新媒體,還是那兒鑽出來的平台,我都樂意伸出友誼之手。若你是美女,那隻友誼之手又會比平時長一點。甚至,我是願意花幾個鐘跟你聊天,大家互相了解多一點,訪問我的以為在請教我,其實我也是偷偷跟你學習,了解你們這一代在想法什麼。當你訪問我,我也在八卦你。

是啊,我開始老了,容易累了體型變胖了,這是常保心境年輕的絕密方式啊。也對了,已經有下一代的人在望住我做什麼了。我做過比較有深度的訪問,是來自港大《學宛》的小哥Martin和一位叫Allen的同齡之交,雜誌是什麼鬼我都忘了,不重要,重要是過程交流。扯遠少少,《學苑》的人也很慘,他們慘到連見工CV也不敢提自己做過《學苑》,所以這訪問我怎能推?

年輕人現在有一種光環,因為社會喜歡「扮」關心年輕人,換取某類文化資本、政治資本。好簡單做一個壓力測試,如果你堅關心年輕人,年輕人訪問你,你會拒人千里嗎?那位很喜歡話自己做年輕人工作的富二代,就是這類人。你永遠只會在傳統媒體見到佢,因為年輕人是他上位的政治資本,年輕人是用完即棄的避孕套,虛偽是他的包裝,心計是他的內在。

常常有一種尷尬,就是同輩人或年輕朋友,覺得我上了位,日進斗金,有名望有地位。我努力撇清,不單非常樂意承認我跑緊山搵緊機會,我也要跑老闆和湊客;甚至,我文章也直言我要擦鞋,仲教埋人點擦添。我自己住300多呎的studio flat,沒有什麼名牌名錶名車裝身,樓當然也無。

我活得很普通,這一刻我賺錢能力比那些投行人、專業人士多一點,甚至活得更自在一點,但我輸了給得天獨厚的富二代,也將會輸給有機會創業成功的冒險家。而且,我沒有確實的上流晉升階梯。只要這班人肯跟我一樣跳出comfort zone,亂搞一通就可以扳倒我了。有時年輕朋友想八卦我是怎麼活,我沒有確實答案,最親的家臣都看不懂我,唯有等有一日我另寫一個故事好了。

這一代人怨上唔到位,不如睇下同一代的上流階級、精英階層、富二代活得怎麼樣?他們也在崩壞啊!那我們如何上位?以前去外國浸鹹水的一代,可以跟第一流的高官議員政要打交道,九十年代香港第一線的地產富豪是跟Donald Trump傾刁,Trump是差不要跪著要問這班人借錢啊,現在人家是美國總統了。

上流精英沒有繼續向上流,沒有跟國際接軌,但他們是享受了資本、出外見識的社會資源,他們沒成為Sir David Tang,反而下流跟我們這類普通人佔地盤。他們居然sell貼地起來,sell外在,sell最無內涵的一面,享受低他們一個階級給予的精神自瀆,以精英自居,鄙視低過他們的人,卻又跟你們裝朋友。改革社會算不到他們,他們控制了資源,然後跟建制同化了。如果你多點跟這類人交流,他們內容空洞,是啊他們英文說很動聽,但他們沒有把外國的生活經驗內化了真正的視野見解,只是偽鬼頭。讀神科的人是最沒腦子,他們自以為精英,卻是真正井底蛙,連基本禮儀、交收,行走江湖的道也不懂,卻來混這江湖。最可憎是,明明讀不成書才出國讀大學,回流香港卻爬在頭上以精英自居,這類偽鬼子、偽精英,最討厭。

無上流不一定是世代鬥爭,不一定是上代打下代,而是我們這一代士大夫階層的沒落啊。他們沒有爭氣,所以才來crowding out我們這類平民。當精英也來玩貼地,我只能比你更貼地,直接貼地獄了。

每次訪問完,對家都問我:「你人那麼悲觀,我怎麼寫?見你又Angela Yuen又葉劉,本來是想嘻嘻哈哈嘛。」我通常答:「有無聽過西西弗斯的故事?知道卡繆否?」我是知道世界有幾瘋狂架,只是我否定而已,而那一個否定是一種高層次的否定,我是換了角度去調整自己,我是接受現實但又否定命運。當然,我會補一句:「拜托不要寫到好像阿Q的那種精神勝利,那是打飛機,我層次無咁低的。謝謝。」

(圖片與內文不乎,也許)


Tags:

About author
曾少不更事,做過投行資產管理部和三年上市公司執行董事,當時為全港最年輕的90後上市公司董事。 現在做專業投資者,搞基金、炒股票、處理創投項目、做公司顧問和寫點字,算是有點成績。 2020年8月曾低位撈中壹傳媒(282.HK),其後公司股價2日內大升24倍,因而被Financial Times、Bloomberg、Reuters、Nikkei、Telegraph、Global Times等外媒、中港台媒體廣泛追訪報導。所有利潤已捐了給香港中文大學同學 金融暢銷著作《暗黑金融學》、《財經演員的自我修養》、《窮巴打富巴打》和《殼股財技》作家,講解香港股票上市、融資、炒作財技和潛規則。大學讀經濟,後來讀哲學,旁通一點歷史和社會科學。 想知多點金融投資,美股港股的學問,可以訂閱我《金融經濟精神食糧》 公開1000萬美股實戰倉操作,每日專業財金分析文章,每日金融財經Podcast,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港股模擬倉投資部署,幫你補補腦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每日金融Podcast、深度金融文章、外聘國際關係專家文章內容、特選國際刊物分析、每月閲讀企劃、平民化A I大數據分析和自己人群組互動,盡在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我最新營運的網上書商店試業中 - 渾水書齋 http://gmart.girlsmood.com/web/store/muddydirtywater/ 對抗霸權,比自己一個更自由嘅選擇,立即加入Mewe一齊傾偈。 Muddy Water渾水財經Channel https://mewe.com/p/%25E6%25B8%25BE%25E6%25B0%25B4%25E8%25B2%25A1%25E7%25B6%2593channel 渾水財經Channel x Fortune Insight 獨家眾籌出版《港斃。港完:國際金融中心崩壞史》率先網上預訂:https://muddywater.fortuneinsight.com/web/ 你的支持,將會在香港金融史上烙下痕跡。 【對抗霸權】Mewe創作人互助計劃 https://mewe.com/p/%E6%B8%BE%E6%B0%B4%E8%B2%A1%E7%B6%93channel/show/5ffd7fee136ff678cbfd8190 請大家多啲分享,將我呢一個計劃推廣出去 免責聲明: 渾水清楚明示本專頁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購買任何股票及金融產品的特定推薦意見,本專頁的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專頁的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我投資,我寫,故我在。
View all posts